
CS87.080
分類號:A17
備案號:39412-2013
OB
中華人民共和國輕工行業(yè)標準
QB/T2624-2012
代替QB/T2624-2003、QB/T3598-1999
單張紙膠印油墨
Sheet-fed offset ink
2012-12-28發(fā)布
2013-06-01實施
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(yè)和信息化部發(fā)布
QB/T2624-2012
前言
本標準按照GB/T1.1-2009給出的規(guī)則對QB/T3598-1999《膠印亮光油墨》及QB/T2624-2003
《膠版單張紙油墨》進行修訂。
本標準與QB/T3598-1999、QB/T2624-2003相比,主要技術差異如下:
將標準名稱修改為《單張紙膠印油墨》
調整顏色指標表示方法(見3.1,2003年版的4.1表1)(見3.1,1999年版表格);
調整流動度指標(見3.1,2003年版的4.1表1)(見3.1,1999年版表格)
調整著色力范圍(見3.1,2003年版的4.1表)(見3.1,1999年版表格)
調整黏性指標范圍(見3.1,2003年版的4.1表1)(見3.1,1999年版表格)
調整結膜干燥指標(見3.1,2003年版的4.1表2);
增加可溶性元素的限量(見3.1)
增加某些有害元素的限量(見3.2);
增加附錄C(規(guī)范性附錄)油墨光澤檢驗方法(見附錄C);
調整保質期限:二年調整為3年(見6.4.2,200年版的7.7)(見6.4.2,1999年版5.7)。
本標準由中國輕工業(yè)聯(lián)合會提出。
本標準由全國油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(SAC/TC127)歸口。
本標準起草單位:杭華油墨化學有限公司、上海油墨泗聯(lián)化工有限公司、浙江永在化工有限公司、
深圳深日油墨有限公司、上海牡丹油墨有限公司、天津天女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、上?,F(xiàn)代環(huán)境工程
技術有限公司。
本標準主要起草人:黃榮海、陳役、吳敏、高繼偉、陳愛軍、陳芳、朱澐
本標準自實施之日起,代替原輕工行業(yè)標準B/T3598-1999《膠印亮光油墨》、QB/T2624-2003
《膠版單張紙油墨》。
QB/T2624-2012
單張紙膠印油墨
1范圍
本標準規(guī)定了單張紙膠印油墨(啞光型、合成紙型油墨除外)的產品分類、要求、試驗方法、檢驗規(guī)
則和標志、包裝、運輸、貯存。
本標準適用于在單、雙或多色膠印機上使用的,在紙張、薄膜等承印物上印刷圖片及商標等膠印單
張紙油墨。
2規(guī)范性引用文件
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。
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單)適用于本文件
GB/T191包裝儲運圖示標志
GB/T3186涂料產品的取樣
GB/T14624.1油墨顏色檢驗方法
GB/T14624.2油墨著色力檢驗方法
GB/T14624.3油墨流動度檢驗方法
GB/T14624.4油墨結膜干燥檢驗方法
GB/T18723印刷技術用黏性儀測定漿狀油墨和連接料的黏性
QB2930.1油墨中某些有害元素的限量及其測定方法第1部分:可溶性元素
QB2930.2油墨中某些有害元素的限量及其測定方法第2部分:鉛、汞、鎘、六價鉻
3要求
3.1產品各項技術性能指標應符合表1規(guī)定。
表1技術性能
顏色類別顏色細度1細度2流動度黏性色力結膜干燥固著速度流動值光澤
級/um/um/mm
%/h
/min/mm
1%
黃
≥4≤12.5≤15.027~377~1395~05≥6≤4032~40≥5
紅≥4≤12.5≤15.028~3871395~105≥6≤4033~41≥55
藍≥4≤12.5≤15.027~377~1395105≥6≤4033~41≥55
黑≥4
≤12.5≤15.027~377~1395~105≥6
≤4034~42≥55
中間色≥4≤12.5≤15.027~377~1395~105≥6
41
≤4032~41≥55
白≥4≤12.5≤15.027~377~1390~11032~40
撤淡劑≥4≤12.5≤15.030~406~13
/
注:細度1依據(jù)本標準中附錄A方法一,細度2依據(jù)本標準中附錄A方法二,指標與方法對應二者選一。
1
QB/T2624-2012
3.2本產品有害可溶性元素的最大限量應符合表2的規(guī)定。
表2有害可溶性元素的最大限量
單位為毫克每千克
元素名稱銻sb砷As鋇Ba鎘d鉻Cr鉛PHg硒e
限量
60
25
1000
75:60
9060
500
注:大紅墨、金紅墨的鋇元素的最大限量不在此范圍
3.3鉛Pb、汞Hg、鎘Cd、六價鉻Cr(Ⅵ的總含量應小于100mg/kg
4試驗方法
4.1顏色按GB/T146241進行檢驗。
4.2細度按附錄A進行檢驗。
4.3流動度按GB/T14624.3進行檢驗。
4.4黏性按GB/T187232進行檢驗。
4.5著色力按GB/T14624.2進行檢驗。
4.6結膜干燥按GB/T14624.4進行檢驗。
4.7固著速度按附錄B進行檢驗。
4.8光澤按附錄C進行檢驗。
4.9流動值按附錄D進行檢驗。
4.10有害可溶性元素的最大限量按QB2930.1進行檢驗。
4.11鉛Pb、Hg、鎘Cd、六價鉻Cr()的總含量按QB2930.2進行檢驗。
5檢驗規(guī)則
5.1組批與抽樣
5.1.1組批
以一次投料單機或機組完成的單位產品為一批。
5.1.2抽樣
產品按GB/T3186方法進行取樣,樣品應分兩份,一份封存?zhèn)洳?另一份作檢驗用樣品。
5.2檢驗分類
5.2.1分類
產品檢驗分出廠檢驗和型式檢驗。
5.2.2出廠檢驗
出廠檢驗的檢驗項目為顏色、細度、流動度、黏性。
5.2.3型式檢驗
型式檢驗的檢驗項目為本標準要求中規(guī)定的全部項目。當有下列情況之一時,應進行型式檢驗:
a)新產品或老產品轉廠生產的試制定型鑒定;
b)因結構、材料、工藝有較大改變,可能影響產品性能時;
c)正常生產后,型式檢驗周期為1年;
1
d)長期停產后,恢復生產時;
e)國家質量監(jiān)督部門提出要求時。
2
QB/T2624-2012
5.3判定規(guī)則
檢驗結果中全部指標符合本標準要求時,判定該批產品為合格品。如有一項及以上指標不符合本標
準要求,則從同批產品中重新加倍取樣對不合格項進行復檢,復檢后仍有一項及以上不符合本標準要求
時,則判該批產品為不合格品。
6標志、包裝、運輸、貯存
6.1標志
產品包裝上的標志應有商標、企業(yè)名稱和地址、產品名稱、產品標準編號、型號、批號、生產日期、
保質期、凈含量及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。當用戶有要求時,附上使用說明或產品安全說明書(MSDS)
包裝貯運圖示標志應該符合GB/T191的規(guī)定。
6.2包裝
產品用鐵桶(盒)密封包裝,鐵桶(盒)再裝入外包裝紙箱內。
6.3運輸
6.3.1產品在符合6.2的要求下,可用車、船、飛機等交通工具運輸。
6.3.2運輸過程中不應拋、摔、碰撞,以防包裝破損、油墨溢出。
6.4貯存
6.4.1產品不應露天存放,庫房應干燥、通風,防止受潮,遠離火源。
6.4.2產品自生產之日起,保質期為3年。
3
QB/T2624-2012
附錄A
(規(guī)范性附錄)
油墨細度檢驗方法
A.1范圍
本方法規(guī)定了單張紙膠印油墨細度的檢驗方法。
本方法也適用于其他膠印漿狀油墨細度的檢驗
A.2方法雙槽油墨細度線條痕跡法
A.2.1原理
在槽深從25m到0μm成直線連續(xù)變化的細度板上放置試樣,用刮刀刮成試樣墨膜,從墨膜中產
生的線條來測定該試樣粒子大小,從而觀察試樣的研磨程度,以顆粒劃痕的位置及數(shù)量來判斷油墨的細
度。
A.2.2工具與材料
A.2.2.1.調墨刀。
A.2.2.2玻璃板。
A.2.2.3工業(yè)用乙醇。
A.2.2.4潔凈棉紗
A.2.3儀器
雙槽細度計,見圖A.1。
A.2.4檢驗條件
檢驗應在(23±2)℃條件下進行。
A.2.5檢驗步驟
A.2.5.1取適量油墨,置于玻璃上,調墨刀將其用油墨油調至黏性7±1.黏性低于7的油墨,可直接測
試。
A.2.5.2用調墨刀取少許油墨置于刮板細度計凹槽深度10刻度(25m)處,將刮刀垂直橫置于細度計
凹槽處之油墨上,刮刀保持垂直,手指尖捏住刮刀上部的兩端往下按壓,用4s以上的時間,向0刻度方
向均勻刮動。
A.2.5.3刮好后,立即視檢二槽表面,讀取油墨在二槽上呈現(xiàn)的劃道痕跡數(shù)和與之對應的刻度數(shù)值。
A.2.6檢驗結果
A.2.6.1試驗由刮刀的刮動出現(xiàn)不同長度的劃痕線,在一條槽的試樣表面出現(xiàn)3條或3條以上的刻度位
置為a;同時檢視出現(xiàn)10條或10條以上的刻度位置為b。讀取這兩個數(shù)值,作為檢驗結果。
A.2.6.2記錄方法:根據(jù)A.2.6.1位置a、b的刻度表示研磨度。如果位置a的刻度為12.5um,位置b
的刻度為10.0m,記錄方法如下:研磨度1.5a、10.0b,細度為12.5m
A.2.6.3細度計為雙槽,每刮一次則為一個平行試驗,如兩槽讀取的細度數(shù)據(jù)相差一個刻度,則試驗
應重做。
QB/T2624-2012
MPIRI
圖A.1雙槽細度儀
A.3方法二油墨細度顆粒法
A.3.1原理
以刮板細度計測定油墨顆粒研細程度及分散狀況,以微米表示。
A.3.2工具與材料
A.3.2.1調墨刀。
A.2.3.2玻璃板。
A.2.3.3吸墨管:容量0.5mL
A.2.3.4放大鏡:5倍~10倍。
A.2.3.5六號調墨油:黏度140mpas~160 mPa-S
A.2.3.6工業(yè)用乙醇。
A.2.3.7潔凈棉紗。
A.2.3.8酸式滴定管:容量25mL
A.2.3.9儀器:刮板細度計一套:QXD-50型,分度值2.5μm,見圖A.2
5
QB/T2624-2012
1一帶有微米刻度的凹槽;2一刮刀與刮板垂直90°操作;3--刮刀。
圖A.20~50μm細度計
A.3.3檢驗條件
檢驗應在(23±2)℃條件下進行。
A.3.4檢驗步驟
A.3.4.1以0.5mL吸墨管,取受試油墨0.5mL于玻璃板上,根據(jù)流動度的大小加六號調墨油進行稀釋。
流動度在24mm以下加18滴(或以每滴0.02L計算加.36mL);25mm~30mm加14滴(或0.28mL);
36mm~45mm加10滴(或0.20mL);46mm以上不加油。
A.3.4.2用調墨刀挑取已調均勻的油墨,置于刮板細度計凹槽深度50um處,將刮刀垂直置于刮板細度
計凹槽處之油墨上,刮刀保持垂直,雙手均勻適當用力自上而下刮至um處,使油墨充滿刮板細度計凹
槽,槽外平面不應留有油墨。
A.3.4.2刮好后,立即將刮板細度計表面以3°角斜對光源,立即用5倍~10倍放大鏡視檢凹槽表面,
讀取油墨在凹槽上呈現(xiàn)的顆粒密集點數(shù)值。
A.3.5檢驗結果
.3.5.1在一刻度范圍內超過10個顆粒算上刻度數(shù)值,不超過10個顆粒算下刻度數(shù)值,即為油墨的細
度數(shù)值。
A.3.5.2油墨細度檢驗需重復2次~3次取平均值,如相差一刻度應重新測試
QB/T2624-2012
附錄B
規(guī)范性附錄)
固著速度檢驗方法
B.1范圍
本方法規(guī)定了單張紙膠印油墨固著速度的檢驗方法。
本適用于其他膠印漿狀油墨固著速度的檢驗
C.2原理
測定油墨轉印到紙張上后初期干燥的最短時間,以分鐘表示。
D.3工具與材料
E.3.1調墨刀。
F.3.2玻璃板。
G.3.3裁紙刀
H.3.4可調整容量的吸墨管:最小刻度為0.05mL。
I.3.5秒表:分度值0.2s
J.3.6膠水。
K.3.7銅版紙:157g/m2(雙面),尺寸300mm×270mm
L.3.8潔凈棉紗
M.3.9擦洗溶劑:汽油或工業(yè)用乙醇。
N.4儀器
印刷適性儀見圖B.1
O.5檢驗條件
檢驗應在溫度(23±2)℃,相對濕度(65±5)%條件下進行。
P.6檢驗步驟
Q.6.1開動印刷適性儀試驗機,擦洗清潔膠輥鋼輥及手搖夾紙器等部件,并確認膠輥與銅輥左右兩
端壓力均衡。
R.6.2用調墨刀將受檢油墨在玻璃板上調動1次,然后用調墨刀將調均的受檢油墨裝入0.075mL的吸
墨管內刮平,不能有氣泡
S.6.3把吸墨管中的油墨均勻地放到印刷適性儀的膠輥上(膠輥設有4分割膠輥,一次可同時進行4只試
樣)
/
T.6.4將膠輥與鋼輥之間接觸,用適性儀上的松緊手輪調節(jié)好固定壓力。
U.6.5將準備好的銅版紙在手搖夾紙器上夾住(夾紙器與膠輥的距離是固定的)
V.6.6以手搖動膠輥數(shù)轉,開動機器2min,將墨打勻立即旋松機器后面手輪,使膠輥離開鋼輥后,再
關掉機器。
1)紙張應符合GB/T103351表1優(yōu)等品(有光型)質量指標要求。
7
QB/T2624-2012
B.6.7以手搖夾紙器在膠輥上進行制樣,速度應均勻,制樣后立即開啟秒表,開始記錄時間。
--17
16
3
1—勻墨高低速開關;2勻墨高開關;3油開關;4壓力表;5調壓手輪;6-勻墨下輥;7一勻墨上輥8鋁輥
9-鋁輥調速器;10-壓印開關;11-離合開關:12總電源開關;13—保險絲:14、17一勻墨輥;15、16一膠輥。
圖B.1印刷適性儀
B.6.8取下印刷好的銅板紙,用裁紙刀裁成10mm寬的印樣條數(shù)條,備用
B.6.9將印刷適性儀膠輥和鋼輥擦洗干凈,并松開機器后面的手輪。
B.6.10將裁下印好的印樣條兩頭沾少許膠水,反貼在另一張銅板紙上(離上端45mm處),再放在適性
儀的手搖夾紙器上定時間隔壓印,每印1次需調換1條裁下備用的印樣條,直到銅板紙上沒有顏色為止。
B.7檢驗結果
按B.6.10定時間隔壓印,直至沒有顏色,總共需要的時間即為油墨的固著速度。
8
QB/T2624-2012
附錄C
(規(guī)范性附錄)
油墨光澤檢驗方法
C.1范圍
本方法規(guī)定了單張紙膠印油墨光澤檢驗方法。
本方法也適用于其他膠印漿狀油墨光澤的檢驗。
C.2原理
以一定的入射角,用光電原理測量印樣表面正反射出來的光量,以百分比表示。
C.3工具與材料
C.3.1反射光澤儀。
C.3.2銅版紙2:157g/m2(雙面),尺寸300mm×270mm
C.3.3印刷適性儀。
C.3.4可調的吸墨器。
C.3.5印刷適性儀配套的二分割膠輥。
C.4檢驗步驟
C.4.1制樣過程
C.4.1.1開動印刷適性儀試驗機,擦洗清潔膠輥、鋼輥及手搖夾紙器等部件,并確認膠輥與銅輥左右
兩端的壓力均衡。
C.4.1.2用調墨刀將受檢油墨在玻璃板上調動15次,然后用調墨刀將調均的受檢油墨裝入0.15mL的吸
墨管內刮平,不能有氣泡。
C.4.1.3把吸墨管中的油墨均勻地放到印刷適性儀的膠輥上(膠輥設有2分割膠輥,一次可同時進行2
只試樣)。
C.4.1.4將膠輥與鋼輥之間接觸,用適性儀上的松緊手輪調節(jié)好固定壓力。
C.4.1.5將準備好的銅版紙在手搖夾紙器上夾住(夾紙器與膠輥的距離是固定的)
C.4.1.6以手搖動膠輥數(shù)轉,開動機器2min將墨打勻立即旋松機器后面手輪,使膠輥離開鋼輥后,
再關掉機器。
C.4.1.7以手搖夾紙器在膠輥上進行制樣速度應均勻,制樣后放置24h再進行光澤測試。
C.4.2光澤測量
C.4.2.1打開反射光澤儀電源,測試標準板表面的在20℃、60℃、85℃時的光澤值,若在規(guī)定值的
±3%以內,則以60℃進行光澤測量。
C.4.2.2將已放置24h以上的制樣放在平整的平面上,制樣下墊3張白紙,對被測試物在不同的位置
測量3個點,取平均值為該測試物的光澤值。
C.5注意事項
C.5.1制樣的紙張質量對光澤有比較大的影響,應選定質量穩(wěn)定的紙張。
2)紙張應符合GB/T10335.1表1優(yōu)等品(有光型)光澤度的要求。
9
QB/T2624-2012
C.5.2油墨制樣后,干燥程度對光澤有直接影響,應放置24h以上才能測量
C.5.3光澤儀需輕拿、輕放,防止碰傷。
10
QB/T2624-2012
附錄D
(規(guī)范性附錄)
油墨斜率、截距、流動值檢驗方法
D.1范圍
本方法規(guī)定了單張紙膠印油墨斜率、截距、流動值的檢驗方法。
本方法也適用于其他膠印漿狀油墨斜率、截距、流動值的檢驗。
D.2原理
在平行板黏度計上,測定油墨經一系列特定時間(t)的油墨擴展直徑(d),并以時間t的對數(shù)(lgt
為橫座標,以擴展直徑(d)為縱座標作圖,可得一油墨特性曲線。求此特性曲線的斜率、截距、流動
值,(擴展直徑)用以在一定程度上表求油墨的流變性能。
:
D.3工具與材料
D.3.1調墨刀
D.3.2玻璃板。
D.3.3秒表:分度值0.2s
D.3.4乙醇:工業(yè)用。
D.3.5醫(yī)用脫脂棉或潔凈棉紗
D.4儀器
D.4.1平行板黏度計:QNP型,見圖D.1
6
1上平行板(透明有機玻璃);2上平行板支架3下平行板;4下平行板支桿的卡棒
5卡棒支承架;6彈簧;7活塞;8活塞中不凹槽;9活塞筒;10受檢油墨
圖D1平行板黏度計
D.4.2活塞筒中受檢油墨量為0.5cm3,上平行板總質量為115g
D.5檢驗條件
檢驗應在溫度(23±2)℃、相對濕度(65±5)%條件下進行。
11
QB/T2624-2012
D.6檢驗步驟
D.6.1用棉紗和乙醇將儀器的裝置孔和上下平行板擦干凈。
D.6.2利用儀器上的水平儀,調節(jié)儀器支腳螺絲,使儀器處于水平狀態(tài)。
D.6.3拉下活塞,將上平行板支桿連同上平行板升起。
D.6.4取去上平板,將受檢油墨在玻璃上用調墨刀調動15次后,裝入儀器的裝墨孔內,不應含有氣泡,
墨面應平行于平行板表面。
D.6.5將上平行板放在支桿上,推上活塞同時開啟秒表。
D.6.6讀取10s、60s、100s時油墨受上平行板壓力向圓周擴展的直徑,用毫米表示。
D.7檢驗結果
D.7.1油墨的斜率
油墨的斜率按式(D.1)計算:
Sl-d10o-do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(D.1)
式中:
SL油墨的斜率,單位為毫米(mm);
d110s時油墨擴展的直徑,單位為毫米(mm);
d100100s時油墨擴展直徑,單位為毫米(mm)
D.7.2油墨的截距
油墨的截距按式(D.2)計算:
Fd1o-SL.
(D.2)
式中:
1油墨的截距,單位為毫米(mm);
d10-10s時油墨擴展的直徑,單位為毫米(mm)
SL油墨的斜率,單位為毫米(mm)
D.7.3油墨流動值
D.7.3.160s時油墨擴展直徑的毫米數(shù)為油墨的流動值。
D.7.3.2檢驗至少應做兩次,其數(shù)相差大于0.50指SL,)時,試驗應重做。
D.7.3.3受檢油墨調動后再裝入裝墨孔內,應縮短裝墨時間及裝好墨至推上活塞的時間間隔,以保證
測定的準確。
12
中華人民共和國
輕工行業(yè)標準
單張紙膠印油墨
QB/T2624-2012